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

Q&A電腦的主要元件

Q電腦的元件ㄉ作用?

拜託各位大大

A僅以網路資訊與閣下分享:

圖片來源:Intel網站。圖片上的中文字乃是作者為了讓讀者理解上的方便而加註,非原圖所有,請各位特別注意。

零組件的說明
主機板(和晶片組)
這張「電腦零組件架構圖(以Intel G35晶片組為例)」,各位可以把它視為是一張「虛擬的主機板」。主機板是電腦的「基礎底層」元件,所有的其他元件和主機板連結,共同組成一臺電腦。

圖中有兩顆很大的晶片,在上面那顆(編號為G35 GMCH的那顆)通常稱為「北橋晶片」,因為它在架構圖的北方(一般的地圖,上方通常是北方);下面那顆(編號為ICH8的那顆)通常稱為「南橋」晶片(原因不用我再講了吧?)。

一般而言,北橋晶片和南橋晶片共稱為「核心晶片組」,英文稱為「core logic chipset」。因為它重要性很高,一般口語中稱「晶片組」的就是指主機板上這核心晶片組了。由核心晶片組接出去各種插槽、插座,可以安裝各種其他元件。

北橋晶片通常負責連接高速的三個零組件:處理器、記憶體和顯示卡。有的北橋晶片甚至融合了顯示卡的功能。南橋晶片通常連接較為低速(相對低速,相對剛才那些高速裝置而言是低速)的裝置,像是網路功能、硬碟機、光碟機或是其他周邊裝置。

晶片組的角色,像是人體的中樞神經,我一般稱之為「I/O處理器(Input/Output Processor)」,各位可以將晶片組視為是「資料處理路徑(datapath)」。由於主機板是整個電腦的底層,因此這東西要是出問題,常常會讓整臺電腦的毛病難以解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有的晶片組沒有北橋和南橋之分,因為融合成一顆晶片了;有的晶片組部份北橋的功能,整合到處理器裡面了(像是AMD處理器產品)。此外,這裡只是以G35晶片組做一個範例,晶片組的種類、型號很多,功能各有不同,有興趣的讀者還請自行多研究。

處理器
「處理器」一般稱為「processor」,資料流啊流流到此處,讓處理器好好的給它「處理處理」、「運算運算」。資料流得太慢不行,處理器會沒東西可以處理;處理器的處理速度太慢也不行,這樣會讓你的電腦慢如龜。所以,總之,它的處理速度要越快越好。

在設計上,處理器(透過北橋晶片)存取記憶體中的資料,運算後將運算結果又寫回記憶體,或是將結果顯示在螢幕上。所以你可以把處理器想像成人體的大腦。不過,大腦比處理器要複雜太多了。各位可以把處理器看成是「磨坊」,只是它處理的不是穀物而是大量的資料。

記憶體
處理器的速度極快,但一次能處理的資料十分有限。所以,處理器的運算行為其實是以「極高速」、但「極少量」的方式進行著運算工作。而記憶體,就負責儲存大量的資料,不斷把資料「餵給(feed)」處理器做運算工作,你可以把記憶體當作「穀物送到磨坊處理前的暫存空間」。

記憶體的容量通常會影響電腦的整體效能。如果記憶體的容量較大,就可以一次載入更多的程式碼,以更好的效能把資料「餵」給處理器。此外,記憶體本身的速度也會影響電腦的效能,因此晶片組會不斷的更新設計,並搭配更新式(通常也是更高速)的記憶體,以提升電腦的整體效能。

顯示卡
電腦是給人處理資料用的,所以得顯示出運算結果的畫面才行,因此一定要能連接顯示器,這就要靠「顯示卡」了。顯示卡通常是一張介面卡,上面有高速的「顯示處理器(GPU,Graphics Process Unit)」,透過(連接到北橋晶片的)插槽和處理器連結。

有的北橋晶片整合了效能有限的顯示能力,讓主機板買回去就內建顯示器接頭,這樣可以讓整臺電腦更便宜(因為你不用另外購買顯示卡,而夠快的顯示卡通常很昂貴)。不過,一分錢一分貨,這類的「整合型主機板」內建的顯示能力通常無法進行複雜的遊戲。反過來說,這類主機板也還是可以另購強大的顯示卡來插——等你覺得需要的時候再買即可。


  • 2009-07-30 15:10:31 補充
    硬碟機
    硬式磁碟機(Hard Disk Drive)簡稱「硬碟機」或「硬碟」,透過南橋晶片的Serial ATA埠連接到主機板上,提供最大量的資料儲存能力。一般稱硬碟為「非揮發性(Non-Volatile)」儲存媒體,因為電腦的電源關閉了,硬碟上的資料還是存在。至於前述的「記憶體」則稱為「揮發性」儲存媒體,因為記憶體只是「餵給處理器」的資料暫存空間,電源一關,記憶體的資料就沒了。

    不過,關於硬碟也有些額外的事情要記得。

    首先,因為硬碟是低成本的大容量儲存媒體,因此上面儲存了大量的資料,而資料的價值有時比電腦還高,因此可別以為它不重要——它可能才是你電腦上最重要的裝置。
  • 2009-07-30 15:10:48 補充
    而關於效能,硬碟雖然是比較慢的裝置,但正因為它慢,所以才要特別注意它的效能,因為「慢的東西才會造成瓶頸」,所以「好的南橋晶片」和「高速硬碟」有時才是電腦效能的關鍵哩!

    硬碟不耐摔,不耐熱,而且不能在「運作中」的情況下做「大幅度振動」。可別以為它外殼硬就以為它強悍,它的設計其實相當脆弱。

    是的,你可以把硬碟視為是「磨坊」,它很稱職的擔任著大量的資料儲存工作。
  • 2009-07-30 15:11:03 補充
    光碟機
    以前的電腦大多只配置一臺「唯讀光碟機」(CD-ROM或是DVD-ROM),但近來幾乎所有的電腦都配有所謂的「DVD燒錄器」,可以燒錄各式各樣的光碟片。這裝置的功能很單純,就是讀取碟片上的資料,或是儲存資料到碟片上。不過,燒錄器的功能雖然單純,但操作卻極端複雜,主要是因為相關的工業標準極端紊亂。也許,我們會有機會(日後)講講這東西的操作方法。
  • 2009-07-30 15:12:47 補充
    詳情請參考:
    http://www.ithome.com.tw/itadm/article.php?c=45532
  • 2009-07-30 15:17:17 補充
    電腦主要元件
    現代的個人電腦一般有以下的元件: #顯示器 #主機板 #中央處理器(CPU) #隨機存取記憶體(RAM) #擴張界面卡,如顯示卡、網路卡等 #電源供應器(火牛) #光碟機(VCD、DVD) #硬碟 #鍵盤 #滑鼠
  • 2009-07-30 15:17:36 補充
    主條目:個人電腦

    硬體

    必備

    1. 電腦機箱(機殼)(可以沒有,因為有些用家喜歡裸機)
    2. 中央處理器(CPU)
    3. 主機板
    4. 電源供應器(火牛)
    5. 隨機存取記憶體(RAM)
    6. 硬碟
    7. 光碟機
    8. 顯示器(如有仍可使用的舊顯示器,可無須再購)
    9. 鍵盤(如有仍可使用的舊鍵盤,可無須再購)
    10. 滑鼠(如有仍可使用的舊滑鼠,可無須再購)
    11. 揚聲器(如有仍可使用的舊揚聲器,可無須再購)
  • 2009-07-30 15:18:23 補充
    選配

    1. 顯示卡(現時一般主機板內建圖形處理器,取代低階的顯示卡)
    2. 音效卡(大部分主機板有內建音效晶片,一般用家無須另購)
    3. 網路卡或數據機(如主機板有內建網路晶片,則無須另購)
    4. 軟碟機(隨著閃存隨身碟流行,部分組裝電腦已不再安裝軟碟機)
    5. 記憶卡閱讀器
    6. 麥克風
    7. 磁碟陣列卡
    8. 電視擷取卡或「電視外接盒」(把電腦螢幕擴充成電視機用,前者為內接的介面卡,看電視時需先開啟電腦的電源,並執行相關的軟體;後者為外接,看電視時只需開啟螢幕與外接盒的電源,不需要電腦開機)
  • 2009-07-30 15:18:53 補充
    9. IEEE1394卡
    10. 印表機
    11. 掃描儀
    12. 視像錄影鏡頭
    13. 中文手寫板

    軟體

    作業系統

    1. Microsoft Windows系列
    2. Linux
    3. BSD

    (由於Mac OS主要是在Mac機上使用、UNIX主要供大型企業使用,而Mac或UNIX機不設組裝,故不在此表。)

    驅動程式

    部分硬體需要安裝驅動程式方可運作。


    心得 這就跟上學期的 "計算機概論
    有關聯吧
    這是基礎  不好好學  可不行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追蹤者